AYX爱游戏哪个国家的:50亿千瓦的野心:中国风电+智能引爆清洁能源变革
来源:AYX爱游戏哪个国家的 发布时间:2025-10-25 10:08:44如果未来100年,我们能使用100倍更多的清洁能源,世界会是啥样子?这场由AI点燃、由风能驱动的新能源革命,正在中国悄然开启。
到2035年,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2020年的六倍以上,力争实现 36亿千瓦——这是中国在最新国家自主贡献中许下的“气候承诺”。
然而,在刚刚闭幕的2025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,行业却给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答案。最新发布的《风能北京宣言2.0》提出:“十五五”期间,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不低于1.2亿千瓦,其中海上风电不低于1500万千瓦;到2030年累计装机13亿千瓦,2035年不少于20亿千瓦,2060年直指50亿千瓦。
50亿千瓦,意味着风电未来30年要增长近10倍。截至2024年底,我国风电装机5.2亿千瓦,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15.5%,约占全球的45.8%。“十四五”前四年,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约6000万千瓦。
“十五五”如果将年均新增装机目标定到“1.2亿千瓦”,将是“十四五”年均的两倍。
到2035年,仅风能装机就不少于20亿千瓦,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风能行业正以比国家规划更快的节奏,重塑未来能源版图。
在2020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,《风能北京宣言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5000万千瓦以上,2025年后年均新增装机不低于6000万千瓦,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,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。
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近日在“A与未来能源系统”为主题的科技会上也指出:“仅靠2035年规划的36亿千瓦装机还不够。未来数十年,全球能源系统将实现十倍增长。”
张雷判断,AI赋能物理世界的时代已经到来。AI将让绿电更智能、更广泛地嵌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——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到零碳产业园,从绿电直连工业制造到海水淡化、热能替代、绿色氢氨醇制取,AI正在让“电”进入前所未有的应用场景。
2020年的风能大会正值中国“双碳”目标宣示不久,既提出了“十四五”的装机目标,还对2030年、2060年的装机目标进行了规划;
今年的风能大会正值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公布不久,既大幅度的提高了2030年、2060年的装机目标,还特别提出了“累计装机量不少于20亿千瓦”的2035年目标。
截至2024年底,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4.07亿千瓦(风电5.2亿千瓦、太阳能发电8.9亿千瓦),是2020年的2.6倍,提前6年实现了目标。而到2025年8月底,风光装机总量已高达16.9亿千瓦。
意味着未来10年还需释放近20亿千瓦的新增空间,平均每年保持2亿千瓦左右的增量,其实,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2.6亿千瓦(风电0.5亿千瓦、太阳能发电2.1亿千瓦)。
按照《风能北京宣言2.0》提出的“2035年风电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”,太阳能装机只需达到16亿千瓦即可,而目前已超越11亿千瓦,剩下的5亿增量对太阳能发电来说“so easy”。
近年来,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,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,达105438亿元。在此带动下,海上风电走向“新蓝海”。
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海上风电,并提出“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”,意义有三:一则抢滩“新蓝海”,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;二则加强沿海地区电力保障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;三则促进风力发电就地消纳。
可见,随着陆上风电市场趋于饱和,海上风电因资源丰富、占地少、临近负荷中心等优势,正成为中国新能源装机的重要增长点。
《风能北京宣言2.0》指出,中国风能资源丰富,开发潜力巨大:“三北”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75亿千瓦,通过本地消纳与跨区平衡,可提供最低成本的电力供应;中东南部陆上风能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5亿千瓦,因地制宜集约发展空间广阔;离岸300公里范围内海上风能源资源经济技术开发量超过27亿千瓦,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阶段。
《风能北京宣言2.0》还提出,“十五五”期间,我国海上风电年均新增装机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,这是什么概念?
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从2018年的不到500万千瓦增长到2024年的4127万千瓦,年均新增装机约600万千瓦,《风能北京宣言2.0》提出的目标是这一数字的2.5倍。
如今,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,占全球总容量的50%。可见,我国要牢牢把握并持续扩大海上风电的领先优势。
但相比陆上风电,海上风电还是一个“新事物”,工程勘测、机组制造、电网配套、智能运维等技术成熟度有待进一步提升,经济性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。特别是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后,成本将大幅上升。
据统计,深远海风电项目开发成本约为3~4万元/千瓦,较近海风电项目开发成本高出1倍以上,海上风电运维成本约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的1/4,故障处理可带来每天上百万元出海施工费用。
2023年10月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首批项目方法学,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在列,目前已成为最大的CCER(核证减排量)来源。
在13个已完成减排量(合计150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)登记的项目中,11个是并网海上风电项目,合计1454万吨减排量,占总减排量的96%。从项目分布看,江苏有6个(南通4个,盐城2个),广东有3个,山东有1个,福建有1个。
近日,财政部、海关总署、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重要的公告,调整风力发电等增值税政策。自2025年1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,对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海上风力生产的电力产品,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50%的政策。
相比2015年的政策,取消了陆上风力发电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的同时,仍保留了海上风力发电的增值税优惠政策。一种原因是推动海洋经济高水平发展的需要,另一方面是提升海上风电经济性的需要。
对风电寄予如此大的厚望,不仅在于风电的清洁能源属性,更在于“风电+”所引爆的清洁能源变革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绿电、绿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工业与信息化部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,提出“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、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,鼓励参与绿证绿电交易”,并将“清洁能源消费占比≧90%”作为引导指标之一;
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下发的《关于2025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在电解铝行业基础上,增设钢铁、水泥、多晶硅行业和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。
作为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氢能不仅仅可以解决风能、太阳能大规模开发时面临的消纳难题,更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。
今年8月,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了《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(第一批)》, 共有9个试点项目,有5个以绿色甲醇为方向,有3个以绿氨为方向。除了岚泽大丰港年产30万吨/年绿色甲醇项目采用生物质气化技术外,其余绿氨、绿色甲醇的制取都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、加氢工艺,而可再生能源均有风电。
紧接着,10月,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又印发了《能源领域氢能试点(第一批)》,共有41个试点项目,其中规模化制氢及一体化项目11个,有8个利用风电。
如浙江打造“海上风电+潮汐能+波浪能”多能互补示范基地,广东打造“海上风电+海洋牧场”融合项目,山东、江苏推进“海上风电+风机制造”协同发展,福建探索“海上风电+海水制氢”开发模式,上海建成“海上风电+海底数据中心”。
“十四五”即将收官,“十五五”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必须拿下的“戈兰高地”。风电既是清洁能源,直接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;又处在绿色氢氨醇一体化发展的源头,促进工业、交通等难减排领域深度脱碳。
正如张雷在TED演讲中提出的一个宏大设问:“如果未来100年,我们能使用100倍更多的清洁能源,世界会是啥样子?”
“风起于青萍之末”。这场由AI点燃、由风能驱动的新能源革命,正在中国悄然开启。
[1]环球零碳. 最高层定调未来十年中国气候目标,完成难度有多大.2025-09-25.
[2]环球零碳. 10万亿海上新能源岛决战,江苏能否逆袭翻盘?2025-04-30.
[3]中国环境.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面临挑战及对策建议.2025-10-16.
,ayx爱游戏体育全站app


